美國時間2月6日,美國國會參議院全票通過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馬克斯·鮑卡斯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提名,自此鮑卡斯正式成為美國第11任駐華大使。
 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,美國換了6位總統,11人出任駐華大使。首任駐華大使在北京喜結良緣;第二任駐華大使出生在山西汾陽……美國駐華大使們的中國故事,真不少。
  幾乎被人遺忘的“準大使”感言,“全家在中國生活得非常愉快”
  儘管中美正式建交於1979年1月1日,當年3月1日美國駐華大使館正式開館;但早在1973年5月,中美就互設聯絡處,聯絡處主任級別之高,是許多派往一般國家大使所不能比擬的。
  第一位聯絡處主任戴維·布魯斯來頭不小,他1949年便出任美國駐法大使,後相繼擔任過駐西德、英國大使。由他出任首任駐華聯絡處主任,可見美國政府對美中關係的起步看得有多麼重要。
  布魯斯是情報官出身,曾作為戰略情報局觀察員隨軍觀察了諾曼底登陸,也正是他的一紙評估報告,促使艾森豪威爾總統決然終結了杜勒斯時代。選擇這樣一位人選,實在意味深長。
  然而,就任之前,布魯斯和中國的淵源卻並不深厚:他曾接受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一次類似“口述歷史和感想”的長篇訪談,在訪談中他提到中國的次數居然是零。當他於1973年3月抵達北京籌建代表處時,他還抱著成為“當代馬可·波羅”的心態。然而,情報官的本能讓他迅速在北京外交圈建立起人脈,學會許多和中國人打交道的辦法。
  布魯斯對周恩來評價甚高,他對周恩來舉止得體、幽默放鬆印象深刻,而對其每天工作18小時、十分疲倦但思維絲毫不混亂而欽佩莫名。多年之後他還對自己可以與這位“同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”頻繁接觸、共事感到慶幸。
  布魯斯到達中國時,中國尚未對外開放,因此他對中國物價水平之低深感詫異,“在北京飯店吃一頓魚子醬大餐,所花的錢簡直不值一提”。他也努力和各界人士建立更多的接觸,還積極向趙元任等著名旅美學者瞭解“中國的學問”。
  他於1974年9月2日離任,感言“我全家在中國生活得非常愉快”。離開中國後他繼續擔任諸多要職,與中國的關聯度卻似乎不多。暮年他撰寫了一本《紫禁城之窗》,收錄其在中國期間所寫日記,在美國對華外交圈中口碑甚佳;但2006年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引進中文版後,在中國卻並未引起強烈反響,或許他過於狹窄的中國社交圈,讓今天的中國人幾乎忘了這個首任美國駐華“準大使”的存在。
  一提到他,人們總會想起兵馬俑和北京烤鴨
  布魯斯繼任者老布什的風格則完全不同,老布什後來回憶稱,自己之所以選擇中國而非英、法,是因為“更有挑戰性”,中國正在崛起,美中關係的前景對全世界關係重大。
  老布什最有名的就是“騎自行車瞭解北京”。他經常和妻子騎著自行車穿行於北京的衚衕,由於當年外賓稀少,他們曾引起中國老百姓的關註和圍觀。後來老布什坦承,他之所以整天在北京街頭騎車,是因為那時中國政治鬥爭激烈,他經常“無人搭理”;但這種獨特的體驗卻讓他受益匪淺,“每天都有新的發現”。
  據說他是第一位參觀秦始皇兵馬俑的外賓,以至於里根總統訪華時曾開玩笑稱“那些兵馬俑應該對那個外國人(老布什)很熟”。
  老布什對烤鴨的痴迷更是名聞遐邇。1995年老布什夫婦金婚大典,烤鴨成為醒目的主菜。他的兒子、同樣痴迷烤鴨的小布什總統就任當天,《紐約時報》和《華盛頓時報》等媒體都刊出了布什一家和中國烤鴨的故事。在美國華人餐飲界,一直傳說著老布什向美國引進北京烤鴨的故事,而老布什經常光顧的一些中餐館(如休斯敦姚明開的餐廳),不論本來屬於什麼菜系,都不約而同地增加了烤鴨這道菜。
  當然,老布什和中國真正的情結遠不止於兵馬俑和烤鴨。他的名言是“我就任駐華聯絡處主任以來的34年,唯一的不變就是永遠在變”。他就任總統之際正逢中國和西方關係陷入低谷,未能有太多作為,卸任後卻趕上關係逐漸回暖。他幾乎年年訪華,參與各種公益活動,或乾脆來華度假,最多的一年(1996年)來了4次,足跡遍佈中國大江南北。他對中國的積極態度影響了眾多美國政客,並被認為是其子小布什總統對華政策逐步趨向積極的重要因素。
  有的美國駐華大使在中國喜結連理,還有的就出生在中國
  伍德科克是美國駐華大使館開館後的首任駐華大使。他是工會領導人出身,諳熟中國當時流行的“無產階級”思維,這讓他成為美國談判代表團的“王牌”,他被認為“善於和中國領導人溝通”。
  伍德科克與鄧小平、黃華等中國領導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。鄧小平曾積極評價他對《中美聯合公報》的貢獻。1979年1月,鄧小平以副總理身份訪美,伍德科克在9天行程中全程陪同,打破了國際通行的外交禮儀。1981年,里根在大選中曾一度表示要 “恢復與臺灣正式關係”。伍德科克異乎尋常地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,批評里根“言辭不當”,這同樣打破了外交慣例。
  里根上臺後,伍德科克幾乎第一時間就收到了離任通知。他臨行前表示“將帶著永恆的、美好的回憶回國”,並稱“我對中國的政治、經濟形勢充滿信心,中國必將取得更大成功”。
  伍德科克離任後和中國淵源不解,他堅決反對美國對華貿易限制措施,認為“害人害己”,支持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。他的第二任妻子莎朗·托西是為美國駐華使團工作的護士,兩人在北京相識、結婚。因此他曾稱北京是其“第二故鄉”。
  伍德科克於2001年初在家鄉密歇根州去世,BBC(英國廣播公司)當時曾評價稱,他是歷任美國駐華大使中 “最能得到中國官方信任的一位”。
  伍德科克的繼任人恆安石是第一個擁有漢語姓名的美國駐華大使,也是第一個出生於中國的美國大使。
  恆安石於1920年6月1日出生在山西汾陽,父親是傳教士、漢學家,曾任汾陽銘義中學校長,1940年恆安石曾任北京輔仁大學附中教師。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被投入集中營,關押在山東濰坊樂道院,1944年5月在中國農民張興泰、王道文等幫助下成功越獄,和中國結下不解之緣。
  恆安石是歷屆美國駐華大使中和中國共產黨打交道最早的一位:1945年抗戰勝利,他作為盟國被解救人員代表,曾參觀淮北解放區,受到新四軍四師師長張愛萍的接見。
  里根任命恆安石為大使接替伍德科克,本意在於“糾偏”。身為中國通的恆安石很快意識到中美關係的重要性,併在兩國高層的溝通中起到積極作用。
  恆安石任上最大貢獻,是促成中美《八一七公報》的達成,這一公報至今仍對兩國關係起到重要作用。
  恆安石卸任後繼續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,他不但經常出席中美關係研討會,還積極促進兩國文化交流,並出任南大-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,培養了大批精通英語、熟悉美國思維方式和溝通習慣的中國青年人才。
  血管里流淌著華人血液的大使,對產自中國的東西格外垂青
  也許是恆安石的成功引發了美國總統對“老資格”和“中國通”的興趣,之後的駐華大使有的出生於中國,還有華裔。
  芮效儉出生於中國,他的父親曾在南京金陵大學任教,他本人直到1950年才隨父回國,對中國很有感情。
  芮效儉通曉中文,曾擔負情報工作,1959年在駐香港總領事館工作,1962年又被派駐臺北,是唯一在大陸和香港、臺灣地區都任過職的駐華大使。
  1978年,芮效儉被派任駐中國聯絡處副主任,是伍德科克最得力的助手。1991年,他赴任駐華大使,為中美關係的“第二次正常化”起到開拓作用。
  芮效儉離任後直至退休,一直在國務院外交口工作,被認為是美國外交圈最重要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,2001年,退休後的他加入基辛格事務所,繼續從事與中國相關問題的研究。
  2009年8月,洪博培成為中美建交後第九任駐華大使。他曾自豪地對媒體說,他是唯一一個會講中文的美國州長。
  洪博培曾擔任里根總統的白宮助理,上世紀80年代訪問北京時,為里根訪華打前站。洪博培酷愛搖滾樂,尤其是前衛搖滾樂。這一愛好至今不變。此外,洪博培還喜歡登山、騎摩托車,是摩托車越野賽愛好者。
  洪博培不僅講了一口流利的漢語,還收養了一個中國女孩。洪博培和妻子育有5個孩子,1999年12月,洪博培夫婦又從江蘇省揚州市社會福利院收養了一個當年5月出生的小女孩,取名楊樂意。洪博培表示,取名楊樂意,是因為她在菜市場被警察發現時還笑容滿面,不知道自己出生才兩個月就被遺棄。
  “在我們的生活中,這個孩子是最重要的,比工作還重要。”洪博培說,“楊樂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變化,我們希望孩子長大以後還做美國駐華大使。”
  駱家輝是美國曆史上首位華裔駐華大使。在2011年奧巴馬找他出使中國時,他一開始有些錯愕,問“要全家都搬到中國嗎”?當初,全家人對於要到中國來都很興奮,只有14歲的大女兒比較不情願,她想在美國上高中。
  駱家輝說,如果父親仍健在,會為他能回到父母出生地擔任大使感到無上光榮。
  血管里流淌著華人血液的駱家輝對產自中國的東西格外垂青:電腦、書籍、手機、DVD、微波爐、庭院里的傢具、孩子的玩具、全家人的衣服,甚至他的錢包都打著中國的烙印。他說,正是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商品,使得美國人能夠將節省出來的錢用於教育、購房、旅游甚至養老。
  (王一  綜合自新華網、人民網、《中國新聞周刊》)
 
(編輯:SN05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v68pvkm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