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縣長在元陽愛春小學與學生合影 /晨報記者 林穎穎
  晨報特派記者 林穎穎 實習生 陳楊 雲南元陽報道
  昨晚8點,伴隨著滇南壯美的晚霞,上海中醫葯大學學生湯康敏的一曲嗩吶獨奏《好日子》,拉開了上海大學生文化志願者赴雲南元陽首場交流演出的序幕。緊接著,來自上海戲劇學院、上海音樂學院、華東師範大學、上海體育學院等院校的10多個精彩節目輪番上陣。
  在臺下觀演的,有當地近千老百姓,還有一個不尋常的“元陽人”,他就是來這裡掛職副縣長的上海財大老師牛文光。過去一年,“牛縣長”為教育、文化傳播等奔波輾轉的事例不少。
  為爭取資金四處奔忙
  掛職一年,分管教育文化的牛縣長走訪了元陽大大小小的學校,包括散落在元陽各個鄉鎮的200多個教學點。走進這些教學點,牛縣長幾近落淚:有的教室沒有桌子,孩子們就在幾塊磚頭一塊木板壘成的臨時課桌上學習;有的學校空有一張埕亮的乒乓球桌,卻沒有球拍,孩子們捏著硬紙板來回傳球;有的教學點,一、二、三年級在同一個教室上課,大孩子坐前面,小孩子做後面,老師先給大孩子講課,再跑到後面為小孩子講……
  正是為了改變上述狀況,牛縣長這一年四處奔忙:去年,他和同事們一起,爭取到了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的553萬元資助,分配到元陽的39個教學點,為這些學校蓋了食堂、修了廁所;他聯繫了上海的教育超市,每賣出一瓶可樂,就有1毛錢進入“蓄水池”,半年後積累到10萬元,他用這10萬元購置了電腦、籃球、排球、羽毛球,發到了當地各個學校;去年7月,一位在昆明醫科大學就讀的元陽學生暑假回鄉,因為家境困難,由中學老師帶著,找到了他。他二話沒說,幫孩子把當年的學費給付了。後來,在他的聯繫下,這位學生也找到了幫困對子,學業順利地進行了下去……牛縣長的努力讓他有了這樣的美譽:上學有困難,就找牛縣長。
  與上海老師一起多做一些
  到元陽來的,不僅有大學的師生,還有來自上海重點中學的骨幹教師,包括上海市第一中學、市西中學、育才中學等,其中不乏高級教師,堅持了許多年。“上海的老師來了以後,對我們的教學促進很大。”元陽一中近年來每年都有四五名上海老師來支教,該校校長沈紅告訴記者,這些老師承擔各科的教學任務,還直接參与學校的管理崗位。沈紅說,上海老師還帶教了學校里的幾個青年教師,邊聽課邊提建議,當年被上海老師帶出來的一批批青年教師,如今都已經成為骨幹,有的還是年級組長。
  其實,這一年,和牛文光一起來到雲南掛職的,還有其他5位上海高校的老師:上外職業技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孫儉、上海交大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張偉民、華東師大團委副書記李新城、上海交大數學系黨委副書記呂憶松、同濟大學材料學院納米與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副所長袁華。牛文光說,“掛友”們都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,盡心儘力地想多做一些,再多做一些。
  [權威聲音]
  對口支援,文化傳遞教育幫扶更重要
  作為上海大學生文化志願者赴雲南元陽文藝交流的團長,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,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表示,東西部之間的對口支援,不僅僅是項目和資金,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傳遞、教育的幫扶。 “特別是教育工作者,應該發揮他們的長處,把國家發展中最先進的經驗,通過老師、學生,在文化交流中傳遞過去。 ”高德毅說,比如大學生到西部的文藝交流活動,通過大學生青春和活力,用藝術的形式,很自然地把文化帶到當地,同時也會穿越民族和生活習慣的區別,易於令人接受,“而且文化的援助,效果將更加持久,也更加深入人心”。
  對上海教育工作者的援滇行動,高德毅說,在對口資源中,人力資源的開發最重要。“要輸血,但更重要的是造血。相對欠發達地區,發展的關鍵在於知識和能力的建設,幫助發展當地的教育,才能從根本上提供援助發展的後勁。 ”
  (原標題:上學難,就找“牛縣長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v68pvkm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